科研进展 /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ess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科研进展

1979-2009年黄土高原夏季不同等级降水水汽源的模拟研究

[发布日期: 2018-12-24 浏览量 1422]

        使用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FLEXPART开展数值试验,模拟研究了1979–2009年黄土高原夏季(6–8月)不同等级降水的水汽源。结果表明:黄土高原周围陆地区域为主要水汽源地,而中国东海、中国南海、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为代表的海洋源区亦有一定贡献。随着降水等级增加,中国西北部和中亚东部源区提供的水汽显著减少,中国中东部陆地源区的微增,而海洋源区的贡献显著增加。对0–5th百分位至50th–75th百分位等级降水来说,中国东海和孟加拉湾是最重要的海洋源区;而对75th–95th百分位至95th–100th百分位等级降水而言,最重要的海洋源区为中国南海和孟加拉湾。

Hu, Q., D. Jiang*, X. Lang, Sources of moisture for different intensities of summer rainfall over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during 1979–2009,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, 2018, 38(Suppl. 1), e1280–e1287.



附图:1979–2009年夏季不同等级降水条件下,各源区水汽汲取量与黄土高原总水汽释放量的比值(单位:%)。深灰色代表最终在黄土高原释放的水汽,灰色代表未释放和途中损失的水汽。水汽源区缩写为:CLP:黄土高原,NCEC:中国西北部和中亚东部,CE:中国中东部,ECS:中国东海,SCS:中国南海,BOB:孟加拉湾,AS:阿拉伯海